11月13日,两场别开生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堂在丹青楼125教室火热开展,黑龙江省级鱼皮画传承人石立新、省级非遗金漆镶嵌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夏立军深入课堂授课,我院留学生代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级博士研究生共同参与了这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旅。
鱼皮传艺,指尖绽放民族智慧
上午的课程聚焦鱼皮画技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授课教师刘伟杰首先讲解了授课目的和要求,并向在场师生详细介绍了石老师在非遗传承领域的丰硕成就与深厚造诣。
作为师承尤文凤老师的赫哲族鱼皮画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石立新老师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广阔的文化视野。课堂上,她从国际与国内双重维度,深刻阐释了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传承的时代价值。石老师不仅系统梳理了鱼皮画的历史发展脉络,还深入解读了其背后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更亲自示范制作流程,引导学生全程参与从图样设计到拼贴成画的完整创作过程。在师生的互相交流中,在指尖流转间,原本粗糙的鱼皮逐渐幻化为灵动鲜活的艺术图案,古老的传统技艺在年轻一代手中焕发蓬勃生机。



金漆述史,千年技艺浸润心灵
下午,夏立军老师带领师生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漆艺文化之旅。夏老师从大漆的悠久历史、对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漆树在中国及全球的分布情况,以及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政策等方面展开讲解。从古代宫廷御用的华美漆器,到融入现代生活的艺术衍生品;从传统技法的精妙传承,到创新设计的当代演绎,夏老师用生动的案例与翔实的讲解,让大家深刻感受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
理论讲解结束后,夏立军老师带领同学们动手制作髹漆木扇。大家运用红、蓝、黄三种基础颜料,发挥创意打造出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亲手完成的木扇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喜爱。
两次授课均采用了“理论讲授+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吸引博士研究生参与课堂,让非遗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传承。授课过程中,中外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氛围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灵动的课堂让他们受益匪浅。“专家进课堂”的模式,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实现了文化熏陶、价值塑造与学术启迪的深度融合,使思政课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中外学生同课堂共研学的形式,不仅促进了中外青年友好交流,也为文明互鉴搭建了新的平台。

